文明单位风采巡礼
近年来,苏州市913家市级及以上文明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展现出文明单位应有的担当和作为。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张家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亨通集团、苏州食行生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3家单位发挥技术、资金、文化等方面优势,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做法。
张家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张家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充分发挥全国文明单位示范带动作用,贴近基层需求,创新方法措施,优化服务机制,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坚持建管并用
高质量推进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全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开放19个集多功能于一体,高标准、高规格的镇级、办事处级文化中心,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工程实现全覆盖。贴近群众需求,推进农家书屋提档升级,持续推进24小时图书馆驿站建设,职工文体中心三有书屋、安庆村农家书屋站、凤凰社区图书室、南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图书馆驿站完成建设,目前已建成53家。
着力精准供给
高标准开展乡村文化惠民服务
常态化开展“村村演”“周周演”文艺公益巡演工作,实现群众点单和部门派单相结合,平均每年送演近300场,把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农村基层。贴近基层和群众文化需求,打造乡村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围绕文艺演出、阅读推广、艺术培训、旅游导览、体育服务等主题,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紧扣文旅融合
高水平创新乡村文化品牌建设
积极探索公共服务文旅融合标准化研究,推动南丰镇永联村成功入选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建设名单,创新推行“文旅客厅”试点建设,获评中国文化馆学会公共服务优秀案例。创新实施“5+2”馆社研学项目,联合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教育等部门,以“学生走进文化场馆、文化服务送进学?!钡男问?,为青少年提供多样化、专业化、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2023年2月入选国家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亨通集团
作为中国民企100强,全国文明单位亨通集团始终坚持“社会责任是企业第一责任”的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乡村事业,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万企帮万村突出贡献奖。
聚焦产业帮扶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积极参与重点地区产业帮扶,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从2007年起先后与江苏省多个乡村开展南北村企结对帮扶,帮助当地以特色产业助推乡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捐资1000万在前国家级贫困地区树桔村新建红军渡纪念馆,形成惠及2000多名村民的红色产业。帮助贵州省晴隆县光照镇者布村发展食用菌产业,每年创造利润70多万元,使219户贫困户脱贫摘帽。参与西藏菜籽油帮扶项目,支持修建年产200吨精炼油生产线、8000平米厂区,将西藏农产品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解决藏民近百人就业。
扛起“第一责任”
做强企业不忘回馈社会
亨通致力于解决制约乡村振兴的现实困难,提供最直接的资源和资金支持。2021年,帮助苏州乡村的50个困难青少年改造50间“梦想小屋”,改善居住条件。2022年,捐助500万元支持开弦弓村“鹤轩安耆”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帮助解决周边乡村近200名孤寡老人养老问题。先后在江西、云南、重庆、贵州、甘肃、新疆、西藏等地帮助援建乡村小学、翻新扩建校舍、增添教学配套设施,设立助学基金改善乡村学习条件,惠及1200多名学生,先后让17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重返课堂。在民政部注册面向全国、非公募的亨通慈善基金会,参与“万企帮万村”、光彩事业行等行动,已开展数十个慈善项目,足迹遍及全国半数以上省份、40多个县、100多个村。
苏州食行生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作为城市数字菜篮子综合运营商,江苏省文明单位苏州食行生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搭建长效稳固的助农机制,全方位帮扶助销农产品,彰显文明单位别样风采。
模式助农:
科技赋能出实招,智慧助农见实效
结合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设助农全流程闭环追溯生态系统,通过平台大数据综合分析需求,指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产品。为帮扶对象设立“二维码名片”,将帮扶产业信息与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准确对应,实现精准助农。对接贵州特色优质农产品,搭建长期稳固的“黔货出山”供应链,实现铜仁及周边鲜活农产品直供长三角地区。
消费助农:
情洒田间促振兴,心系农户助增收
坚持“基地化”对接,尤其注重对接贵州、宁夏 、云南、西藏等贫困地区基地,发掘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为贫困地区滞销的农产品提供销路,有效解决产销不对称问题。依托食行生鲜APP平台构建“助农馆”,开展“小暑至 盛夏始”“果然有趣”等特色助农宣传活动,帮助农村地区寻找市场需求,打通多渠道销售模式,推进农产品向品牌化、标准化、规?;⒄埂?/p>
产业助农:
搭建长效助农链,凝心聚力共奋进
聚焦冷链流通体系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通过订单农业方式,为农户种植制定标准,促进上游供应链提升,进一步促进农产品生产的规?;?、标准化、品牌化,并逐步设立农产品加工检测中心,形成生产、检测、加工、冷藏、物流的“全产业链”的长效助农链,形成特色农业的规模与集聚效应,带动更多百姓致富。
文明苏州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