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下载,700元三小时不限次数品茶

文明网搜索

亲子携手探索非遗基因

发布时间:2025-08-11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夏日的大运河畔,锤声铿锵、墨香交织。一场名为“亲子共探苏州非遗基因”的苏工主题活动日前启幕。15组亲子家庭循着悠远的运河文脉,沉浸式体验传统苏工技艺的魅力。这场活动也是姑苏区金阊街道“能者为师”——社区教育非遗传承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让青少年在实践中爱上非遗、乐享非遗,让家长在陪伴中重拾文化记忆。

  在炉缘阁艺术馆内,孩子们和家长共同聆听了一堂有趣的历史文化课。从郑和下西洋船队沿运河运来南洋香料,催生独具东方美学的“宣德炉”,到铜器“抬凿”技艺的源远流长。

  在铜锤艺术体验区,亲子家庭深入了解了非遗锤铜中“抬”与“凿”的精妙技法。0.3毫米的紫铜片被放置在木拓板上,孩子们在家长的引导和协助下,拿起特制锤子,沿着模具图案上的线条匀力敲击,将“金榜题名”“一举夺魁”等饱含美好寓意的纹样巧妙地呈现出来。

  古法香丸制作则将参与者带到宋代“全民用香”的雅致生活。大家严格遵循南宋《陈氏香谱》的古方进行配比。经量杯精准配料、细筛两遍去芜存菁、和泥揉搓、密封醒泥、塑形搓珠等多道工序,一粒粒晶莹饱满的香珠在指尖诞生,散发着淡雅的馨香。最终,15件锤铜作品被装入胡桃木相框,15条古法香丸手串则被细心收于锦袋,让孩子和家长们爱不释手。

  午后,活动转场至充满艺术气息的桃花坞人大代表之家。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起源、艺术风格到丰富的文化内涵,孩子们与家长边听边学,对这项古老技艺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拓印环节,亲子家庭分工协作,家长负责上墨,孩子们则小心翼翼地覆纸,用棕刷匀力拓印。不一会儿,《一团和气》《玉兔呈祥》等经典年画作品便跃然纸上,色彩饱满、线条流畅,充满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与喜庆氛围。(记者 王可)

责任编辑:汪 丽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