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两所高校分别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苏州市非遗传承人陈文与贵州纳雍县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梅,现场传授师生技法,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工科人才培养注入人文基因
苏州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特邀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空间负责人、苏州市非遗传承人陈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
此次活动分为“非遗讲堂”“非遗集市”和“墨韵作品展”三个部分,现场汇集了缂丝、团扇、烧箔画、金银细工以及文墨等非遗作品,为师生们带来生动的非遗体验。
陈文以《刻在时间里的丝路》为题,围绕缂丝的历史、制作过程以及发展现状等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缂丝的古艺新生,多角度诠释了缂丝的艺术之美与实用之道。陈文还进行现场传授技法,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欣赏。在“非遗集市”和“墨韵作品展”现场,师生们认真参观了每一个展区。
机械工程学院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结合专业优势,多角度举办人文素养提升活动,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为工科人才培养注入人文基因,引导学生们积极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感受少数民族独特文化密码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举行“蜡染——穿在身上的历史”贵州纳雍蜡染非遗文化体验活动。
贵州纳雍蜡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结晶与深厚情感。将其引入校园,旨在深化民族团结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动能。
现场,贵州纳雍县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师生们详细介绍了纳雍蜡染的历史渊源、独特风格和制作工艺。从象征着民族图腾与美好生活祈愿的图案,到取自天然植物的染料,纳雍蜡染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密码。
操作环节,黄梅手把手指导师生们用蜡刀蘸取蜂蜡,在白布上勾勒图案。大家或是描绘富有民族特色的纹样,或是尝试复刻经典的苗族图腾,在一笔一画间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现场互动频繁,其乐融融,充分展现出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和谐氛围。
作为统战工作与非遗传承相结合的重要成果,此次活动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民族非遗文化的机会,更搭建起了促进民族团结、深化文化认同的桥梁。学校统群处副处长穆牧说,未来学校将继续依托统战力量,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民族非遗文化活动,让更多师生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见习记者 顾赵忻 通讯员 郭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