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下载,700元三小时不限次数品茶

文明网搜索

退伍老兵为先烈“站岗”

发布时间:2025-04-08    来源:姑苏晚报
选择文字大小  

  

  4月4日早晨7点,张家港市烈士陵园,一位老人身穿绿军装,右肩扛着一把大竹扫帚,左手拎着一个簸箕,向陵园深处的烈士纪念碑走去……这位老人就是81周岁的退伍老兵黄栋成。“黄大哥,你来得真早!”循声而去,一个稍显年轻的退伍老兵迈着沉稳的步伐赶来,手里同样举着大竹扫帚。

  他们都是来自张家港市的退伍老兵,自2023年起,他们不约而同聚在一起,在清明前后为长眠于此的470位英烈“站岗”。

  退伍老兵转换阵地 

  给烈士一个干净的“家” 

  每年清明节前后,是黄栋成最忙的时候。烈士亲属、各个单位代表,都会陆续来到这座香山脚下的烈士陵园进行祭扫。

  陵园的干净整洁就成了他的心头事。

  “要做的事可不少?!闭缁贫俺伤?,杂草长出来了,他拿起铁锹清理;树枝长乱了,他抓起剪刀修剪;石碑落灰了,他用抹布细细擦拭。每天“站岗”结束后,他还要在园里绕一圈“查漏补缺”。

  “部队里养成的习惯,见不得一点脏乱。要让每一位前来祭扫的人知道,咱们的英雄有我们一直在陪伴守护?!闭饧溉眨贫俺擅咳铡俺霾佟?,小到台阶缝隙里的尘屑,大到纪念碑基座上的青苔,都被他列入“战斗清单”。

  岁月在老人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他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不屈的光芒。1944年,黄栋成出生于张家港后塍街道,20岁时,他应征入伍,服役于铁道兵一师。

  作为一名铁道兵,他在深山峡谷中战天斗地,参与修建成昆铁路、襄渝铁路两条“钢铁动脉”。金沙江畔,他和战友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冲锋在前。

  “当时,我们进山建隧道,一天下来,满身是灰,差点互相都认不出来?!被匾渫簦先瞬唤凼?,“我有120多名战友在那时候牺牲了,我身上背着装满行李的背包,随时等待祖国召唤,奔赴新的战场?!?/p>

  这段当兵生涯,让黄栋成练就了铁一般的意志。1979年,服役15年的黄栋成转业回到张家港。2024年,老当益壮的他自发加入为烈士“站岗”的老兵志愿服务队伍中。

  从金沙江畔到香山脚下,转换了阵地,不变的是初心。如今,走进张家港市烈士陵园,环境整洁,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很难看到一丝垃圾。在其间穿梭的退伍老兵身影,则与苍松翠柏融为一体,仿佛一座移动的丰碑。

  16人组成一支“新兵营” 

  平均年龄65岁 

  烈士纪念碑前,71岁的董炳泉正仔细整理着花环。褪色的红领章摩挲出细碎声响,这件珍藏了半个世纪的军装,袖口磨出了毛边,扣子裂了纹路,却始终笔挺如初。

  “穿着它站岗,就像当年在哨位上执勤?!崩先怂底?,将歪斜的花圈绶带轻轻扶正。

  “第一年2个人,第二年8个人,今年加入我们这支老兵队伍的已经有16个人了,平均年龄65岁。大家都像回到了兵营里,回到了自己魂牵梦萦的队伍中?!倍?,他们分上午下午两批次“站岗”,一天工作约7小时,陵园共168级台阶,每天至少上下十几趟。

  队伍中唯一的“女兵”朱丽娟格外显眼。62岁的她总是细心地带着血压计、血糖仪来“上岗”。“我曾是一名医疗兵,也是今年加入这个队伍的‘新兵’。有些烈属年纪大,情绪激动容易血压升高,我能发挥特长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敝炖鼍晁?,今年看到志愿队伍招募后,她第一时间报了名。

  “张家港市烈士陵园又名香山陵,有纪念1940年创建‘沙洲抗日游击根据地’和1941年建立‘中共沙洲县委、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两组群雕,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双山渡江烈士之墓等,共有470名烈士长眠于这个陵园……”

  在烈士陵园里,66岁的退伍老兵夏纪平拾级而上,一边和记者介绍,一边不时弯腰捡拾地上的枯叶。“他们中有为江南农民运动献出宝贵生命的孙逊群烈士,有面对敌人屠刀英勇就义的茅学勤烈士,还有数十名在双山渡江登陆作战中英勇献身的烈士……”讲到这里,他难掩伤感。

  夏纪平是最初便来为英烈“站岗”的退伍老兵之一,对陵园里英烈的生平,他如数家珍?!案锩攘颐俏遗淄仿?、洒热血,是他们用青春与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得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红旗为什么这样红?!毕募推蕉槎岫ǖ厮怠?/p>

  赓续红色血脉 

  银发老兵播撒精神火种 

  清明时节的烈士陵园,日均接待量超3000人次。这群退伍老兵除了维持秩序、引导路线,更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播者。

  “知道孙逊群烈士发动江南农民运动时多大吗?30岁,和你们老师差不多年纪哦。”“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碰到学生团体来参观时,夏纪平就会主动当起讲解员,一旁的黄栋成还会给孩子们示范标准军礼。

  “英雄不是课本里的铅字,而是有温度的青春?!闭偶腋凼械谌醒а隈鎏昀媳埠?,由衷说道。

  从身着戎装到守护英烈,退役老兵们以军人的担当用心守护着长眠在张家港市烈士陵园的英灵。而不“站岗”的时候,老兵们也没闲着,他们会身着军装,走进校园,与学生们共同缅怀那段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让红色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身上的军装虽然脱了,但心里的军装要穿一辈子。我们不仅仅是‘站岗’,还承载着一代代人对英雄的缅怀和敬仰,更要将这颗红色的种子传递下去?!毕募推剿怠#钦?杨溢 陈梦娇 见习记者 张东慧)

责任编辑:汪 丽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