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受欢迎的“报春花”是张家港市乐余镇的文化“老品牌”。50年前,原沙洲县兆丰公社一群热爱文艺的年轻人,组建文艺团队,自办工厂支持演出,为百姓送去精彩演出,开启了“报春花”的征程。走过半个世纪,乐余镇再出发,用更优的文化产品滋养小镇的每一个人,提升着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涵养出这片土地独特的气质。
拓宽文化阵地,丰富活动形式
“报春花”开,让百姓近距离感知到文化的魅力,给繁重的劳作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尽管最初的文艺团队不复存在,但文化的“源头活水”早已流入这座小镇,浇灌出肥沃的文化土壤。秉持文化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乐余镇在这片土地精耕细作,努力培育更多亮丽的“文化之花”,丰富“报春花”的内涵,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建设离不开功能更加多元的载体。2023年,乐余镇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资源,专门打造“报春花”群众文化阵地,设置小剧场、创客空间、名家工作室等功能区域,为百姓提供演出、排练、培训的场所,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通过打造年轻化、沉浸式的空间,开展“报春花”思政课堂、“报春花”音乐派对,通过文艺形式多元化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
主动凝聚文艺力量,积极链接文化资源,引入高水平的艺术讲座和展览,如“烟水晴岚绘长江”南京博物院藏书画作品展、“长江边的追鸟人”鸟类摄影展示等活动,让基层群众感受长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结合
“我们的节日”等节点契机,乐余镇通过“报春花”小剧场,积极开展“报春花”大师课堂、“爸爸的书房”、锡剧文化艺术鉴赏、非遗传承等活动,通过阅读分享、诗词朗诵、艺术表演等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以文化人”,发掘培育地方特色文化“清单”,充实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氨ù夯ā币帐跬虐盐杼ò岬教锛涞赝?,依托村村演、“乐文明”文化志愿集市,以“文明+文艺+宣讲+志愿服务”的创新形式送戏下乡,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下沉基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的持续浸润,创造更加富足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百姓的文明素质。红星村考虑到村里老人腿脚不便、不会使用手机,在村委会设置普惠金融服务点,由专人为村民办理业务;双桥村辖区党员、群众志愿者参与村里小菜园的种植,并将收获的蔬菜无偿送给村里的困难群体;联丰村链接医疗资源,开展义诊下乡行志愿服务活动,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基础体检服务……爱老敬亲、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在乐余镇蔚然成风。
培育优秀人才,激活内生动力
文化培育离不开时间的沉淀,更需要百姓的广泛参与。乐余镇坚持“种文化”的理念,不定期进行“报春花”团队的招募,凝聚更加坚实的群文力量。成立“报春花”群众文化研究会,打造“老青少”三支文艺队伍,培树本土文化创作和项目“带头人”,聚力推出更多有力量、有筋骨、有温度的原创文艺精品;与张家港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锡剧艺术中心等单位“牵手”,开展合作共建,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下沉基层……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不断满足乐余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娃娃抓起”是乐余镇给文化繁荣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打响“报春花”品牌的重要布局。2024年11月12日,乐余镇“乡村美育计划”正式发布,专业非遗传承人、剧团演员、艺术教师走进学校,给孩子们送去美育课程,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秉持文化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乐余镇“报春花”文明实践品牌在这片土地上精耕细作,把舞台搬到田间地头,真正实现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促进文化“破圈”,融合多方资源,讲好乐余故事,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