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诗人张继夜泊枫桥,写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千古绝唱;千年后,同一片水域畔,童声、戏曲与诗韵再度交织,让大运河的文化脉搏在新时代重新跳动。10月9日晚,“枫桥诗会·夜泊新声——大运河文化诗会”在苏州枫桥景区古戏台举行,以多元艺术形式赓续千年文脉,激荡时代新声。
本次诗会由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苏州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办?;疃浴斗闱乓共础肺衲诤?,融汇大运河文化、古典诗词与非遗技艺,通过“诗、歌、戏、偶、诵”五种艺术形式,贯通“古韵传承—青春对话—童心咏志”三大篇章,展开一场传统与现代的深情对话。
夜幕下的枫桥景区,灯火与诗韵交织,古戏台上传来清澈童声?!疤瞥脑乱谰擅?,千年的诗传到今……”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枫之声”合唱团献唱的原创校歌《枫桥夜泊》,将“愁眠”诗意转化为“莘莘学子情”。舞台背景中,校史照片与枫桥实景交替闪现,定格了文化传承的动人瞬间。
诗会不仅是诗歌的盛宴,更是非遗技艺的展演舞台。福建厦门布袋木偶非遗传承人演绎的《木偶童趣》,生动再现大运河畔的生活智慧。木偶眉眼传神,布制身躯辗转腾挪,勾勒出一幅鲜活的民俗画卷。
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选段则引领观众步入另一种东方美学的境界。表演者施启程、郑安水袖轻舞,唱腔婉转,演绎杜丽娘因诗生情的瞬间。昆曲的身段与诗意的字幕彼此呼应,呈现古典戏曲与唐诗之间跨越千年的共鸣。
最打动人心的环节,当属星悟空公益朗诵艺术团带来的《游子吟·咏梅》融合表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星星的孩子”们通过刻苦练习,以灵动的手势舞生动演绎出“临行密密缝”的亲情眷眷,更以铿锵有力的集体朗诵,传递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坚韧风骨。该节目的创作者与表演者之一、从苏州走出去的著名主持人沈竹音,也借此舞台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眷念。这一刻,艺术超越了形式本身,成为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生动诠释了文化事业关爱特殊群体、推动社会共融的温暖力量,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终场环节,高校大学生朗诵团呈献《水墨江南·青春寻梦》,以“四年前第一次踏上枫桥石阶”的青春视角,串联起“夜半钟声”“江枫渔火”“铁铃关”等经典意象,展现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表达。江南丝竹乐《枫桥夜泊》以箫声独奏启幕,渐次与朗诵交融,营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乐”的沉浸意境。大屏幕上,“愿诗歌与爱,如运河流水永续”的字样缓缓浮现,为整场诗会画上了温情的句点。
本次诗会围绕“一诗一河一文化”主线,融汇多种艺术形式,涵盖大学生、儿童、非遗传承人及特殊群体,实现“古韵由青年诠释、非遗靠童心传承”的代际传递。主办方表示,诗会既是对《枫桥夜泊》文化IP的当代激活,也是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在灯火与诗韵交织之中,千年文脉再次奏响属于这个时代的“夜泊新声”。(记者 凌欣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