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下午,姑苏城春意正浓,在苏州苏工琥珀博物馆内,一场特殊的文化对话正在悄然展开。作为苏州图书馆“执卷阅风雅 漫步寻苏作”活动的特别专场,多位听障读者在苏州市聋人协会手语老师徐彦的同步翻译下,跟随苏州苏工琥珀博物馆馆长、琥珀雕刻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永兴,开启了一场跨越语言的非遗探索之旅。
进入苏州苏工琥珀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直径达1.5米的琥珀画——《一团和气》。它是根据明朝皇帝朱见深的画复制而成,原画藏于故宫博物院?;嬗扇龀ふ咦楹隙?,意为儒释道团结一心、一片祥和。细小的琥珀石镶嵌在画上,因其独有的光彩,令整幅画别有一番“贵气”。朱永兴指着镶嵌其上的细小琥珀石,讲述着明代宫廷画的现代重生?!懊靠殓甓际悄痰氖惫?,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时光碎片重新开口说话?!闭馕淮右?0余载的匠人还特意放缓讲解节奏,确保手语翻译的精准传达。
当介绍到镇馆之宝《罗汉图》时,朱永兴通过手语老师引导观众注意琥珀内封存的四只远古小虫。这些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年前的生物,现在成了朱永兴雕刀下罗汉们逗弄的“蛐蛐”。而馆内像这样既因料施为又惟妙惟肖的展品数不胜数,每一件都是自然之美与精工巧艺的巧妙结合,令在场的听障读者发出无声的惊叹。
体验环节中,苏州苏工琥珀博物馆馆员王莉萍带来了非遗技艺的触觉课堂——手把手教大家用平结编织琥珀石手绳。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其中,平结有平安富贵、平步青云、平安喜乐等寓意。而琥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之物,常被古人用作护身符。平结配上琥珀石,更加彰显平安吉祥之意。只见红色丝线在指间翻飞,平结编织的不仅是手绳,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听障读者刘成诚第一个完成琥珀石手绳的编织,她将温润的琥珀贴在掌心,对着手语老师快速比划:"我能感受到树脂流动的痕迹,就像匠人的心意在指尖传递。"
在荐书环节,朱永兴向读者推荐了《琥珀宝石学》和《琥珀:穿越时空的精灵》这两本书?!剁瓯κА废低车夭隽绥甑睦肺幕殴邸⒆槌捎胩匦浴⒎掷嘤肫分?、世界资源分布等相关专业知识?!剁辏捍┰绞笨盏木椤肪×艘悦宓殓晡鞯慕Ъ瓯瓯?,用大量的图片让读者直观地了解琥珀。朱永兴说,作为非遗传承人,传播非遗文化是他的职责之一。他特别欣慰地看到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让他们能够切身体会琥珀雕刻技艺之美,“如果有孩子将来有意愿从事琥珀雕刻技艺,我十分愿意作为老师,和他们一起传播、传承好这项非遗?!保钦?姜锋 实习生 乔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