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下载,700元三小时不限次数品茶

文明网搜索

非遗薪火与道德光芒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25-08-19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近日,2025年江苏省“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会举行,昆山市巴城镇石牌中心小学“小梅花”昆曲艺术团和吴江区“追光少年团”双双入选省“新时代好少年”团体名单。一支以昆曲立根,一支以道德铸魂,两支少年队伍同声相应,非遗雅韵与时代精神的共鸣谱写着新时代的青春乐章。

  非遗传承 

  映照少年风华 

  昆山市巴城镇石牌中心小学“小梅花”昆曲艺术团的入选,如同一段跨越二十余年的文化传承故事迎来高光注脚。这朵在昆曲源头悉心浇灌的“小梅花”,正以青春之姿诠释着传统文化传承与新时代少年成长的深刻联结。

  时间回溯至2001年,昆曲入选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同年,石牌中心小学“小梅花”昆曲艺术团正式成立。从最初的社团初创,到2008年“中国戏曲小梅花昆山培训基地”落地,再到2023年小梅花艺术剧院启用,一条清晰的传承脉络铺展开来。二十余载深耕,“小梅花”结出累累硕果:千余名学员从这里起步,22人摘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花奖,40余人考入专业戏曲院校,更走出钱瑜婷、尤磊等青年昆剧演员。他们的身影从校园剧场到维也纳金色大厅,从传统训练到融合AR技术的创新课堂,古老昆曲因青春注入而焕发新活力。

  “小梅花”的成长离不开巴城这片昆曲厚土的滋养。作为昆曲发源地,巴城以“守护+创新”双轨并行:戏曲百戏博物馆里沉淀着348个戏曲剧种的历史;阳澄湖畔由老粮库改造的有熊酒店将昆曲意境融入文旅体验;正仪历史文化街区让昆曲从“殿堂艺术”走入“市井烟火”。清晨孩子们在巷陌吊嗓,黄昏春蕾剧场的《玉簪记》引得白发票友与外卖小哥驻足,六百年雅韵化作生活日常。

  “小梅花”的绽放是苏州美育工作的生动缩影。苏州以“昆曲进校园”为抓手,构建起从校园社团到专业院团的美育生态:全市22家“小昆班”实现区镇全覆盖,5000余名学员在戏曲体验中感知传统文化;亭林园昆曲博物馆、俞玖林工作室等平台为传承提供专业支撑;“校园昆剧节”“小梅花校友回家”等活动让传承闭环不断延伸。当孩子们为攻克吐字发音含石练习,为雕琢“兰花指”磨破戏服,他们锤炼的不仅是戏曲技艺,更是“晨昏不辍的毅力、寒暑不移的坚韧”。

  入选江苏省“新时代好少年”,对“小梅花”而言是认可更是使命。站在昆曲传承的新起点,他们将继续以青春之姿讲好昆曲故事:用AR技术让工尺谱鲜活起来,借直播课带网友“云游”百年戏台,让古老艺术与数字时代对话;更以“薪火相传,反哺育新”的热忱,带动更多青少年走进昆曲世界。

  从校园昆曲社到江苏省“新时代好少年”团队,“小梅花”的成长见证着传统文化传承与青少年成长的双向奔赴。未来,这份传承必将在青春接力中,续写“昆曲之乡”的时代新篇,而苏州对美育传承的坚守与创新,也将在时光沉淀中,持续为文化传承注入澎湃动能。

  道德星火 

  闪耀青春征途 

  “接下来,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中国核司令’程开甲爷爷……”在苏州公民道德馆里,一群孩子组成的“追光少年团”,正在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饱含深情地讲述着道德模范的故事。

  苏州公民道德馆内的“追光少年团”是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指导培育的未成年人志愿讲解团队。他们从默默聆听者成长为闪耀的传播者,从道德馆的一方天地走向校园、社区与社会,始终怀揣着炽热的信念,追光不辍,追风不停,追梦不止。

  “追光少年团”的故事,源于一个9岁小女孩的心灵触动。

  2023年9月20日,苏州公民道德馆全新启幕,刚上三年级的戴睿汐在老师的带领下首次来到道德馆参观,短短两个小时的体验,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进了她幼小的心田,在那里埋下了一颗美德的种子。渐渐地,戴睿汐对诸多道德模范的故事耳熟能详,她心中萌生出一个强烈的愿望——成为一名小小讲解员,将这些感人的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

  然而,从聆听者到讲解员的转变,并非一帆风顺。练习半个月后,戴睿汐迎来了她人生中第一次正式讲解。站在观众面前,紧张与忐忑瞬间袭来,她的声音微微发颤,手心沁满了汗水,原本滚瓜烂熟的讲解词也频频“卡壳”。但是她并没有退缩,甚至号召其他两名小伙伴一起加入讲解员的队伍中来。此后,每天放学后,道德馆里都能看到三位追光少年认真练习的身影,他们相互鼓励,共同成长,用坚持与努力追逐着道德的光芒。

  小小的萤火以微弱的光照亮了道德馆的一方天地。2023年10月,“追光少年团”正式成立,团队成员也逐步拓展为9人。他们以苏州公民道德馆为阵地,深入学校、村(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面向社会演绎道德典型故事200余场次,并自主发起“追光少年说”“快趣追光”“追光少年成长营”等微项目,吸引5000余名同龄人共同通过宣讲活动“追光、发光、成为光”,在当地掀起了“追星当追道德星”的热潮。

  “追光少年团”不仅仅是一个讲解员团队,更是公益实践的积极践行者,他们将道德传播的使命拓展到了更多领域,让道德馆“流动”了起来。

  从精心原创快板节目到排演整场公益演出,从敬老院的温暖关怀到残疾人文化驿站的爱心传递,从短视频的生动拍摄到纪录片的深度呈现,每一次活动都是团队道德传播的“新起点”。他们用充满童趣的视角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让道德故事走进更多人的心中。

  今年2月13日,“‘流动的公民道德馆·开学第一课’追光少年行活动”在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仲英校区举行。目前,“流动的公民道德馆”陆续走进吴江区青云学校、莘塔小学等多所学校,成立了校内“追光少年团”。作为“资深讲解员”,9名团队成员主动承担起培养新成员的重任。他们通过“老带新”的方式,毫无保留地分享讲解技巧,模拟真实讲解场景,帮助新成员快速成长。在他们的带动下,“追光少年团”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扩展到120余人。他们走进学校、社区、家庭,带动5000余名同龄人参与道德实践,让道德的种子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从追逐光的懵懂少年,到成为光的闪耀榜样,再到传递光的温暖使者,“追光少年团”的每一个成员,都在用讲解诠释道德的深度,用脚步丈量道德的广度,用行动彰显道德的高度。他们如同点点繁星,汇聚成璀璨星河,在修身立德的道路上茁壮成长,为国家的昌盛和社会的和谐,贡献着属于自己的少年力量。(记者 祁海琳 袁艺)

责任编辑:汪 丽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