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李芹步伐轻快地走进繁花爱心献血屋,登记、体检、血液检测、献血……每个步骤她都轻车熟路。自2017年首次献血以来,这位修车行的老板娘带领团队,连续八年坚持无偿献血,在平凡岗位上彰显非凡担当。
2017年,李芹成功捐献了300毫升全血,“第一次献血后的兴奋感,至今难忘”。这段经历让李芹做了一个决定,她将修车行的团队精神与公益责任结合,发起“每年一约”的献血倡议?!捌鸪醯P拿蝗讼煊Γ蠹冶任蚁胂蟮母?。”团队成员中,有人已连续三年献血,有人主动向亲友科普献血知识,更有一名年轻员工从恐惧到主动宣传,成为团队“代言人”?!叭缃瘢旧厦磕甑较籽氖焙?,我在群里发消息说我要去献血了,他们就会‘跟帖’+1?!崩钋鬯?。
今年3月18日,姑苏区苏锦街道的献血点迎来一位特殊的新成员——“00后”青年李成育。作为达利车业修车行首位“千禧后”献血者,他一边接过牛奶面包补充体力,一边感慨:“老板娘坚持了八年,我作为新人更不能落后!”
李芹则如“管家”般细致叮嘱每位成员:“休息半小时,头不晕了再回去工作。”八年间,这支团队累计献血量超10000毫升,相当于2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更有4人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生命延续的“隐形守护者”。面对修车行业旺季的忙碌,他们提前规划时间,将献血视为“不可缺席的集体荣誉”?!靶蕹凳俏巳贸蹬艿酶?,献血是为了让人活得更久,都是助人的好事!”前台人员张晶的话语道出了团队共识。
八年热血,八年坚守。在机油与扳手交织的修车行里,李芹和她的团队用行动诠释了“平凡英雄”的真谛:公益不在宏大叙事,而在细水长流的坚持。
“前两天,园区仁爱学校职业高中班的老师联系到我们,说有些孩子毕业了但没有去处。我们就提出可以让这些孩子到我们这边来从事洗车?!崩钋鄣恼煞蛘潘端?,洗车岗位可以帮助特殊群体掌握技能、融入社会。这一提议源自夫妻俩对小儿子自闭症康复历程的深切体会?!吧钤倌眩惨岢稚屏?。”李芹坦言,正是家庭经历的坎坷,让她更懂得“授人以渔”的意义。
如今,达利车业修车行已成为社区公益的“枢纽站”。团队成员在献血之余,参与街道志愿服务、帮扶困难家庭,将“互助基因”从车间延伸至社会。正如李芹所言:“献血是起点,但不是终点。我们修的是车,更想‘修’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桥梁?!保钦?李浛芃 通讯员 周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