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充分展示今年以来全市各地各部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创新工作举措,根据市文明委年度工作部署,市文明办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新事”评选工作。经宣传发动、组织申报、资格审核、评审推荐等程序,产生了2023年度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暨苏州市道德模范、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事”候选名单,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2023年12月29日——2024年1月4日。
联系人:周燕
联系电话:68616501。
2023年度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
暨苏州市道德模范候选名单
(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序)
朱亚东 男,1970年12月生,中共党员,张家港市乐余通达货运配载部个体货车司机。最美司机履约践诺,19年服务群众守初心。2005年,从农村成长起来的货车司机朱亚东“下海”经营跑运输,因诚信经营创业成功后,他积极吸纳15位村民和新市民就业。作为乐余镇道路货运行业联合工会主席,他发挥桥梁作用,将政府关爱送到货车司机一线。作为海棠先锋,他走遍405户结对村民家中,收集社情民意。他一诺千金,坚持十余年照顾孤寡老人、资助低?;ё优K檬导市卸诜裣绱逭裥酥惺迪秩松壑?。曾获全国“十大最美货车司机”、苏州时代新人等荣誉。
刘 进 男,1989年5月生,中共党员,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教师。班主任临时家访,意外救下学生全家。10月10日上午7点多,在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里,班主任刘进巡视班级时发现王某某同学不在座位上,打电话向家长询问却一直无人接听。熟悉学生作息的他当机立断前往学生家里进行临时家访。也因此将差点因二氧化碳中毒的学生一家三口救下。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他还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专注班级管理,潜心研究班主任工作以及信息化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认可,曾多次在市级教学竞赛中斩获荣誉。曾获苏州时代新人、相城时代新人等荣誉。
孙艾仁 男,1994年7月生,中共党员,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公司站务一车间主管。轨道能手勤学善思,挥洒青春铸匠心。2015年,孙艾仁成为一名苏州轨道交通站务员,后转到行车值班员岗位,无论哪个岗位,他都认真对待。在工作之余,他参加各项技术比武,在多项技能竞赛中名列前茅,从地铁小白成长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他牵头建立“孙艾仁技术能手工作室”,带领团队编撰标准化教材、自主成立行车设备操作基地,每年业务辅导300余人次,为苏州轨道交通培养了大量人才。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省国资系统先进个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苏州时代新人等荣誉。
杨 阳 男,1996年11月生,果不其然无障碍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以科技赋能信息沟通,让“无声世界”充满“AI”。2020年杨阳创办果不其然公司,专注于障碍人群无障碍领域产品研发,研发的天气预报手语翻译软件翻译精准度超90%,服务江西省13.7万听障人士,填补了“公众气象服务术语”手语标准规范的空白。2023年开发的“车载媒体播报手语报站”在苏州公交正式上线,服务市内3万听障人士。他主动为聋哑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20人的团队中有8人是残障人士。他热心公益,组织残障人士文体活动、技能培训等近20场次,受众上万人。曾获全国首届“兴智杯”专题赛三等奖、中国工信部中级软件设计师、“创青春”江苏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苏州时代新人等荣誉。
张江辉 男,1993年6月生,中共党员,太仓光电技术研究所工程师。钻研善学成就研究所里唯一的高职生。他肯学习善钻研,成为“国”字号科研机构唯一破格录取的一名高职学生,陆续参与了“红外器件自动制备站”“微弱光信号智能检测控制系统”等重大项目,申请多项国家专利,让一个个创新的“金点子”成为“金果子”。同时,他兼任太仓市机器人学会创客创新工作站老师和母校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外聘老师,为人才培养贡献青春力量。“工久可为匠、学久可为师”,他投身国家战略科研基层,展现了职教学子技能报国的良好风采。曾获江苏最美人物、苏州市劳动模范、苏州市青年岗位能手、苏州最美职教人等荣誉。
陈 红 女,1967年10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百赛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苏州大学特聘教授。突破“卡脖子”难题,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陈红深耕生物材料表界面领域基础研究20余年,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从学术到产业的成功转化,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十余项,发表国际期刊论文200余篇,主动承担并参与全国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和医用涂层相关标准的建立。在她的带领下,企业建立了苏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外籍院士工作站,获评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等荣誉,公司成为全球医用功能涂层行业在中国申请和授权专利最多的企业。曾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江苏好人、苏州时代新人等荣誉。
钱玉芬 女,1961年3月生,中共党员,常熟市古里镇新桥村居民。热心阿姨冰冷河水中勇救89岁落水老人。2023年2月5日下午4时,常熟市古里镇新桥村一名老人不慎跌入崖头河中,62岁的村民钱玉芬闻声赶到,她不顾冬日冰冷的河水,迅速下水施救,过程中她几次脱手,最终拼尽全力把老人勉强拉到了岸边,并在其他乡亲的协助下,落水老人最终被成功救起。此外,退休后的钱玉芬还以廉勤监督员、党员志愿者等身份积极参与农村工作,在服务村民的点滴小事中发挥余热。曾获江苏好人、苏州时代新人等荣誉。
翁明浩 男,1972年8月生,中共党员,姑苏区平江街道观前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婢蜕缜⑸倘Ψ⒄雇脑驳?/span>“小巷总理”。他坚持“走出办公室、走进居民家、走到群众心里”工作法,定期列出居民和商户的需求清单、资源清单,8年记满45本民情日记,通过项目化、清单式、作战图的方式协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他推动建立观前商圈“大党委”,开展“阳光观前·惠企讲坛”42期,惠及企业超2000家,发挥人民商场、新华书店等特色行动支部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有效整合商圈公益力量深化“益加亲”志愿服务品牌,形成了“社区服务企业——企业反馈居民——居民回馈观前”的良性发展模式。曾获全国内贸系统劳动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苏州时代新人等荣誉。
谢勤国 男,1946年8月生,姑苏区方志文化建设专家咨询团成员、文保志愿者。001号文保志愿者坚守一线,用近半个世纪呵护古城纹理。1977年,谢勤国发现世界第二斜塔虎丘塔倾斜趋势加剧并上报,促成了虎丘塔的第二次大修,使我国现存倾斜度最大的古塔免于倒塌的危险。他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志愿者队首位成员,曾编纂和创作志书及文史书籍累计约250万字,不漏一处文物点,上报各类问题110余次,成为了文保和控保建筑的守护人。他先后与同伴一起开展公益讲座120余场,用实际行动呵护古城纹理。曾获中国好人、江苏好人、苏州时代新人等荣誉。
瞿晓铧 男,1964年1月生,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聚焦光伏产业,做科技报国“追光者”。2001年,瞿晓铧回国来苏创业,带领团队突破技术瓶颈,将超长寿命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大容量储能用锂离子电池、集装箱式大型液冷储能系统产品技术等终端需求和核心技术掌握在手里,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累计获授权专利超3000项,主导或参与制定了20多项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参与多项光伏扶贫及一带一路项目,生动诠释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和企业家的使命与担当。曾获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五一劳动荣誉奖章、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劳动模范、苏州时代新人等荣誉。
2023年度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事”候选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1.实施“求是读书汇”项目 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指导中心创新实施“求是读书汇”理论学习项目,探索文明实践理论学习载体,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通过制定标准、开展试点、组建队伍、打造阵地等,指导39家单位参与项目,改造提升沉浸式学习空间69个,成立学习型小组79支,选拔推荐78名业务骨干组建学习辅导员队伍,系统打磨精品学习资源21项,有效统领全市理论学习工作,助推理论学习学在日常、抓在平常、用在经常,搭建起党的创新理论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紧密纽带,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打造“救”在身边文明实践应急驿站 常熟市应急志愿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常熟市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应急志愿服务中的作用,自2021年起实施“常安常熟”新时代文明实践应急驿站提升行动。成立全省首个应急志愿者协会,以全省唯一的常熟市应急志愿者培训学院为主阵地,依托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首批建立14个应急驿站,在全省率先打造遍布全市、互联互通的“1+N”应急志愿服务网络;以做专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为目标,坚持平战结合,建立医疗、救援、心理疏导等专业队伍,孵化覆盖全市城乡社区的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做到人员、器材、技能有力结合,让“救”在身边成为现实。
3.创设区域文明实践分中心 串起资源互联互通聚能环
太仓市积极探索区域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建设,出台《太仓市高质量推进区域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建设实施意见》,创设沿江区域、金仓田园等分中心。将区域分中心打造为实践中心与区域内所、站、点及各文明单位的中间枢纽,聚焦共同主题形成横向联通的“一体化”供需模式,通过常务轮值制、研学路线点单、自有资源和外拓资源同步运用、“内行人”队伍、项目赋能提升行动等区域分中心特色内容,凝聚起区域文明实践联动发展的合力,并以此探索行业、区域分中心互联互通“双方位”机制,开创全市文明实践工作新局面。
4.实施“昆小薇 共享鹿城”行动计划 依托城市“微更新”提升群众幸福感
昆山市创新实施“昆小薇 共享鹿城”行动计划,充分挖掘公共空间历史文化底蕴,从改善市容环境、提升城市功能等角度回应民生需求,将市民身边的小微公共空间改造成功能丰富、文明有序“家门口的公园”,建成“昆小薇”项目331个,打造多功能生活服务全能型平台。组建“昆小薇”宣讲团队,讲好“转角遇见美”的“小薇”故事。结合节日开展“小薇伴你过大年”、儿童节趣味亲子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并在“昆小薇”驿站中开展理论宣传、文化服务、科普义诊等活动600余场,强化文明城市共建共享理念,提升群众幸福感。
5.开展“文明实践 村村有‘戏’”活动 弘扬文明乡村新风尚
“文明实践 村村有‘戏’”活动由吴中区委宣传部主办,联合苏州歌舞剧院、吴中评弹团将道德模范事迹、政策法规宣传、文明风尚引导等内容与歌舞、评弹、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近百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包含中国好人何建金、沈敏菊等道德模范的鲜活事迹,礼让斑马线、文明养宠、垃圾分类等文明引导故事,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在全区范围内2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进行免费演出,截至目前,共开展演出190余场,受惠群众5万人,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推进移风易俗,弘扬乡村文明新风。
6.聚焦人的现代化 涵养市民文明素养 相城创新打造“三年行动计划”
2023年,相城区出台《相城区市民文明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相城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路。计划推出“铸魂、培根、尚法、启智、润心、健体”6大行动,并将其量化为46个工作指标和124项目标任务,动员30多家主要责任单位参与其中。计划实施以来,通过优化城市硬件环境,打造“‘相城榜样’培育工程”“乡村文学计划”“健康相城”“乡村文学计划”等各类品牌活动,惠及群众10万余人,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市民内修自省,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7.打造“邻里文明实践圈” “圈”出群众家门口的幸福
苏州工业园区依托特有的邻里中心模式,以水坊路区域为试点,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圈2.0模式——“邻里文明实践圈”。引入圈内科技、教育、环保等行业文明资源,链接实践所站、邻里中心、生鲜菜场、健康研究院等实体点位,组建特色志愿团队6支、人才队伍11支,7家爱心企业入驻实践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设“小小科学家”等活动课程;设计“文明翻翻乐”等互动场景,每月定向开展“文明实践集中日”等,已逐步推出“青春楼舍”等10个文明实践项目,通过柔性的植入方式让群众了解文明实践理念,广受当地群众一致欢迎。
8.打造“质安卫士 工友港湾”品牌 探索行业文明实践新路径
市住建局创新探索以工程项目为“最小单元”的行业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径,在规模以上建筑工地以“六有标准”首批打造30个面向建筑施工一线从业人员和周边群众的“质安卫士 工友港湾”服务站点,涵盖“博闻强识、党员服务、便民服务、健康服务、安全超市”五大功能于一体。设置“质安卫士 流动书吧”“志愿服务岗”“微心愿”服务台等,为建筑工人提供理论宣讲、法律维权、技能知识、理发义诊等服务,解决工友“急难愁盼”问题,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00余场次,辐射工友近万人次,实现以行业文明实践为手段推动项目、工程推进。
9.开展“烟头不落地 苏城更美丽”活动 展示苏州城市文明魅力
市城管局联合八部门开展“烟头不落地 苏城更美丽”系列活动,推出宣传劝导、烟头捡拾、设置装置、专项执法等八项举措。充分发挥行业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作用,利用网络手段,吸引78位本地网络达人参与“烟头不落地”话题,获得700多万关注;发布“你拍我扫、你点我设”全民征集活动,收到市民关于灭烟柱点位建议833条;动员企事业单位1443家、社会力量及志愿者近10万人次,组建烟头捡拾队伍291支,开展烟头捡拾主题集中活动1139次,清理烟头3万公斤;在全市建成无烟头示范道路121条,带动市容环境全面提升,维护城市形象。
10.探索交通运输行业“两新”群体助力城市文明建设新模式
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新时代行业文明实践分中心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创新探索两新群体参与文明实践、助力文明创建的新模式?;菇?/span>“行业党委+网格化党支部”行业党建模式,依托党群服务阵地、户外劳动驿站等载体,打造10余个党群服务中心、司机之家和小哥驿站,开展“一员两司机”群体关爱行动、“最美交通人”评选活动。牵头成立多个志愿服务车队,打造“身边的海棠花”千示范工程,让车载阵地成为移动的文明实践点;深化“文明速递”“文明哨卡”“文明有约”以及爱心送考等文明实践活动,让“一员两司机”为文明创建助力。